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董事会秘书网[商务热线:13391969128]

咨询电话:13391969128

上市就是上财务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24-06-25 17:32:51

“上市就是上财务” IPO案例解析

  在企业上市的过程中,财务工作量占上市工作总量的60%,并且企业的财务合规程度,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上市。财务总监作为企业的核心高管,对企业的发展和上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要求企业的财务总监具备较高的财务水平,还需掌握企业上市等资本运作内容。

  一、财务数据真实性备受质疑

  (一)新三板公司数据与IPO申报数据存在明显不符

  随着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对拟上市企业的审核要求也日趋严格。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被否决的IPO项目比例有明显上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企业存在财务方面的问题。近年来被否决的IPO项目中,申报材料中的财务数据真实性和合理性受到质疑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这类问题主要体现在:

  申报数据与其他渠道的公开数据存在重大不一致。新三板过会公司由于监管要求的差异,在全国股转系统公布的数据往往与IPO申请中的数据出现“打架”情况。这直接导致审核部门对数据真实性产生质疑。

  新三板市场监管相对宽松,信息披露要求也较低,一些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一定差距。但在申报IPO时,需要提供审计机构鉴证的真实财务数据,与此前新三板披露的数据出现明显不符的情况时,审核部门会首先关注企业是否在新三板市场披露虚假信息或进行了业绩管理,从而导致IPO申报材料的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二)业绩指标增长与实际情况脱节亦将被质疑

  此外,个别企业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相关项目增幅却比较缓慢,利润水平被认为存在人为调节的可能性。在快速增长阶段,如果企业的相关运营成本和费用支出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营业收入,很可能是企业通过压缩成本费用等方式来提升利润水平。

  比如,某服装企业2016-2018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6%,但同期销售费用的增长率仅为32%,管理费用增长率为15%,与营收增长明显不匹配。监管层分析认为,在商品销售实现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与之配套的仓储运输、销售人员等費用应当与收入增长相匹配,当前情况可能存在人为干预的情形。

  类似案例屡见不鲜。因此其他拟上市企业需要注意,在申报IPO材料中,相关的业绩指标就要考虑增长的匹配性和合理性,避免监管层对数据造假的质疑。

  二、业绩调节手段层出不穷

  (一)多种手段被曝光用于业绩管理

  为了在IPO申报中充分展示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成长性,个别企业往往会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业绩管理,这已成为近年监管的重点关注领域。

  业绩数据可能存在不真实的手段层出不穷,比如调低人员工资、放宽票据信用政策等,目的都是为了短期内快速推动业务规模增长、提升利润水平。

  具体到被否决企业的操作手段还有:

  刻意压缩人工成本从而调节利润。部分高管人员的平均薪酬水平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反常情况。

  通过现金分红或其他方式反向支付人员工资,违规操作严重。放宽对代理商及其他经销客户的信用额度,采用权责发生制,提前确认收入。这些手段都有可能导致被否决,企业需要警醒注意。

  (二)“作秀式”申报材料难逃法眼

  在这类存在业绩管理的企业中,管理层往往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希望通过提供“作秀式”的申报材料获取IPO审核通过。因此监管层在审核时也需采取更为严谨和全面的态度,对业绩数据的真实性进行深入验证,以防止虚假材料“混进”证券市场。

  监管层会重点关注业绩指标的合理增长匹配性、行业可比性分析、现场检查核实等多种手段,对存在业绩管理嫌疑的企业申请采取审慎态度甚至直接否决。这也给了其他拟上市企业“打假”业绩的警示,同时也需要在经营实践中提升管理水平,通过自身业绩的真实提升来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三、毛利率异常也是业绩真实性的重要体现

  除了收入和费用项目数据异常,部分企业被否决项目的毛利率也存在明显异常情况,同行业可比公司无法解释,主要原因包括:

  (一)整体毛利率和净利润率与同行业存在明显差异

  整体毛利率和净利润率显著高于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证监会在审核时会关注企业毛利率等盈利指标与同行业平均值的匹配情况。如果一个企业的整体毛利率水平长期明显高于或低于同类上市公司,则很可能是数据造假或存在业绩管理情况。

  比如某机械制造业IPO申请企业2017-2019年三年的平均毛利率高达47%,而同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约在25%-35%之间,存在明显偏离。证监会认为这家企业申报材料中的收入成本数据可能存在虚假填写的情况,对其申请采取了否决态度。

  总包项目的毛利率远高于业主项目,公开招标项目的毛利率又高于其他项目,利润水平差异巨大。

  在同类业务中,总包和业主项目的毛利率本应当相近;公开招标项目的毛利率也很难显著高于其他项目。如果企业申报材料中相关业务毛利率存在明显差异,同样容易引发监管质疑。

  (二)异常的人均成本也是业绩管理的反映

  人均薪酬成本严重偏离行业平均水平,或存在异常变化。

  员工薪酬作为企业重要的成本项目之一,其变化也会对毛利率产生影响。如果企业人均薪酬支出严重偏高或偏低,或者出现异常波动,也是业绩数据真实性的重要体现。

  某新材料产业IPO企业在2018-2020年员工薪酬出现了大幅下滑,从每人平均22万下降到平均14万,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监管层判断该公司有异常。

  四、完善内控制度改善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除数据造假、业绩调节的问题外,部分拟上市企业还存在财务管理混乱、内控制度薄弱的情况。这部分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现金流管理存在严重漏洞

  现金及票据收支管理混乱,存在严重的现金流量短板问题。特别是农业、餐饮等行业更为突出。

  这类企业日常经营中现金收支环节管理混乱,对现金流的监控掌握不足,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风险。镜像IPO审核中,现金流实力是证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企业存在严重的现金流管理问题,审核部门会对可持续盈利能力产生质疑。

  (二)成本核算控制存管理漏洞

  成本核算和控制不规范,成本归集、分配、转移中存在重大薄弱环节,增加管理风险。

  成本核算作为制造业企业的重要财务工作之一,如果相关政策不健全、执行不力,很容易出现数据填报失实情况。尤其是成本归集、在产品间的分配、以及委外加工环节更是重要的控制点。这类问题一旦出现,都可能导致IPO申请被否。

  (三)审计机构对财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

  会计师事务所或监事会就部分财务事项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

  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在对企业财务报表审计时发现问题,提出需要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也会对IPO结果带来重大不利影响。这说明企业在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确实存在重大管理漏洞。

  与数据造假相比,这类财务管理混乱的情况对企业的负面影响更深远。它制约了企业整体经营质量的提高,也增加了管理团队判断失误和操作风险的可能性。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内控制度,是企业改善问题、提高IPO成功率的当务之急。

  五、控制财务风险,IPO之路才能顺畅

  综上所述,近年来部分IPO项目被否决与企业自身在财务报表管理和财务内控方面明显的薄弱环节是分不开的。这既是近年来监管规则趋严的结果,也反映出部分企业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还有待加强。

  在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下,通过财务手段“粉饰门面”获得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做法注定难以为继。

  以上就是上市就是上财务 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解决疑问有所帮助,请您多多支持董秘网和董秘网公众号。

纠错

相关词搜索:上市上市财务